郑州师范学院教务官网的登录界面在屏幕上泛着冷光,无数学生在此输入学号和密码,如同朝圣者步入数字神殿——他们不曾想到,这串由字母与数字构成的网址,不仅是通往选课与成绩的入口,更是一张精密编织的权力之网,每一次点击“确认登录”,都是对自身被数字化规训的一次无意识确认。
教务系统绝非单纯的技术工具,而是福柯笔下“环形监狱”的当代变体,管理者通过成绩统计、考勤模块、学业预警系统,实现了无需物理在场的全景监控,学生不再需要狱卒的凝视,系统算法自动生成的数据表格已内化为自我审查的枷锁,那些深夜查询期末成绩时的心跳加速,选课系统开放前的手指颤抖,无一不是权力在毛细血管层面运作的明证,官网界面越是简洁高效,背后的控制逻辑就越是无孔不入。
在“用户友好”的界面背后,隐藏着森严的等级秩序,学生账号无法访问教师端的成绩录入系统,教师账号无法触及管理员的权限设置——每个身份都被锁定在预设的数字牢笼中,当学生为0.1分的绩点差距在官网反复刷新时,他们争夺的不过是系统早已划定的生存空间,官网的帮助中心永远不会告诉你,如何突破这种数字身份的政治学。
数据崇拜正在教务官网中悄然成神,GPA数字被奉若神明,课程代码成为新的图腾符号,学生为系统生成的排名焦虑不安,却鲜少追问:量化指标何以成为衡量教育价值的唯一尺度?官网将复杂的成长轨迹压缩为冷冰冰的数据流,人的丰富性在比特与字节间被无情消解,那些在“学业统计”栏目下跳动的数字,正在篡夺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更有意味的是官网内容之外的沉默,你永远找不到“如何质疑成绩评定公正性”的直达入口,但“遵守考试纪律”的公告总是赫然在目,这些缺失与凸显构成了意识形态的暗语,规训着什么可以言说、什么必须噤声,权力最精妙的运作,往往藏匿在那些不曾明言的规则之中。
然而规训从来伴随抵抗,学生中流传着选课系统的漏洞攻略,民间开发的各种教务助手插件悄然盛行——这些微小的反抗如同数字时代的游击战,在系统的缝隙处争夺自主性,每次用技术手段绕过官方限制的尝试,都是对绝对控制的无言质疑,但可悲的是,这些抵抗大多仍被困在系统预设的逻辑之内,我们反抗监控的方式,往往是更加依赖技术工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数字战争中,教务官网犹如一面照妖镜,映照出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悖论:我们一边呼吁培养创新精神,一边用高度标准化的系统管理学习;一边倡导个性化发展,一边用统一的数据指标衡量一切,这种分裂不仅存在于郑州师范学院,更是整个教育数字化困境的缩影。
要打破这座数字环形监狱,或许需要从认识其存在开始,当我们不再将教务官网视为纯粹中性的工具,当我们意识到每次登录都是一次政治性的数字身份认证,变革的可能才真正萌芽,教育的未来不在于建造更完美的管理系统,而在于保留那些无法被数据化、无法被系统规训的人性火花——这才是技术洪流中不可淹没的救生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