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图号 常识大全 昆明战疫记,一座春城的坚韧与温度

昆明战疫记,一座春城的坚韧与温度

2022年的春天,昆明没有迎来往年的游人如织,却迎来了一场无声的战役,三月的滇池畔,樱花依旧盛开,但城市的节奏悄然改变——疫情,这座素有“春城”之称的美丽城市,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

疫情来袭:从容应对的“昆明速度”

3月7日,昆明市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疫情警报再次拉响,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但昆明的反应更为迅速:24小时内完成流调溯源,48小时启动全员核酸检测,72小时建立临时隔离点……这座城市的“防疫时钟”以分秒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并未采取“一刀切”的封城策略,而是精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在官渡区某封控小区,居民们通过线上群组自主组织物资采购,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快递员”,无接触配送上门——这种“精准防控+人性服务”的模式,被市民称为“昆明式防疫”。

凡人微光:疫情下的温暖瞬间

在昆明抗疫一线,有个特别的身影——65岁的志愿者王阿姨,每天清晨,她骑着电动三轮车,穿梭在空荡的街巷,为隔离居民送去新鲜蔬菜,车上插着一面小红旗,写着“春城加油”四个字。“我退休前是护士,现在还能帮上忙,心里踏实。”王阿姨的话道出了无数昆明人的心声。

在呈贡大学城,学生们自发组建“抗疫志愿服务队”,协助核酸检测工作;在斗南花市,花农们将滞销的鲜花打包成束,免费送给抗疫人员;就连外卖小哥也成了“移动哨兵”,随时上报异常情况……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昆明抗疫的温暖底色。

智慧抗疫:科技赋能精准防控

昆明此次抗疫中,多项科技手段首次大规模应用,通过“智慧防疫平台”,实现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物资调配的数字化管理;无人机配送系统在封控区投入试用,完成药品等紧急物资的投送;甚至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传播风险点。

最令人称道的是“滇医通”线上问诊平台,疫情期间,平台开通24小时免费咨询通道,上千名医生在线接诊,既缓解了医院压力,又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一位通过视频问诊得到及时救治的孕妇感动地说:“虽然隔离在家,但感觉医生就在身边。”

经济保卫战:双线作战的智慧

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旅游城市,昆明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打响了一场经济保卫战,长水国际机场实行“客货分离”管控,确保航空货运畅通;昆明南站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全市推广“云花市”“云茶街”等线上交易平台,帮助花农、茶农渡过难关。

更令人惊喜的是,疫情期间昆明数字经济的逆势增长,据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昆明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47%,线上文旅体验项目访问量增长3倍。“疫情逼我们加快数字化转型,这未尝不是一种机遇。”一位本地企业家如是说。

春城启示:疫情之后的思考

截至4月中旬,昆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回首这一个多月的抗疫历程,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

其一,精准防控胜过简单化封控,昆明用实践证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统筹兼顾,关键是要科学精准、实事求是。

其二,基层治理能力是抗疫基石,社区网格化管理、志愿者组织、民生保障体系等平时建设,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昆明战疫记,一座春城的坚韧与温度

昆明战疫记,一座春城的坚韧与温度

其三,人文关怀是抗疫的精神内核,从对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到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昆明始终保持着城市的温度。

滇池的波光依旧潋滟,西山睡美人依然安详,疫情下的昆明,用她的从容与温暖,向世界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坚韧与智慧,正如一位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写的:“乌云遮不住太阳的温暖,疫情挡不住春城的春天。”这座高原明珠城市,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抗疫篇章。

(字数:998字)

昆明战疫记,一座春城的坚韧与温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tulive.cn/cshidaquan/09/9413.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xitulive.cn/zb_users/upload/editor/water/2025-09-03/68b858ed874a5.jpeg

郑州现在最缺什么物资/郑州最缺什么样的人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