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
2022年11月15日,西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了最新防疫政策公告(宁防指〔2022〕第28号),这是自10月以来西宁市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做出的第三次重要调整,与上月政策相比,本次公告在精准防控、民生保障和科学管理方面做出了显著优化,体现了"动态清零"总方针下的灵活施策。
公告首先明确了当前西宁市疫情风险等级划分:城东区、城中区部分区域仍为高风险区,城西区、城北区调整为常态化防控区域,湟中区、大通县、湟源县保持低风险状态,这种分区施策的做法既保证了重点区域的严格管控,又最大限度减少了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市民最关心的10大政策变化详解
-
核酸检测要求调整:高风险区继续实行"每日一检";中风险区调整为"隔日一检";低风险区和常态化防控区域取消常态化核酸检测,仅对重点人群保持"每周两检",这一变化显著减轻了大部分市民的检测负担。
-
出行管理新规:市内跨区通行不再需要审批,但进出高风险区仍需持有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省际交通方面,取消"落地检"要求,改为倡导自愿检测。
-
公共场所开放标准: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民生场所限流比例从50%提升至75%;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实行预约制开放;网吧、KTV等密闭娱乐场所仍暂缓营业。
-
重点场所防控强化:对养老机构、福利院等特殊场所实行"闭环管理",工作人员执行"两天一检";学校实施"一校一策",无疫情区域逐步恢复线下教学。
-
隔离政策优化: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监测",次密接者不再集中隔离,改为居家健康监测。
-
医疗救治保障:指定市第一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为"红黄码"患者定点救治医院,确保风险人群就医需求,普通门诊实行预约就诊,减少人员聚集。
-
物资保供体系: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保供网络,确保高风险区物资配送"最后一米"畅通,同时公布45家重点保供企业名单,稳定市场价格。
-
来返宁人员管理:省外人员抵宁后不再查验行程码,但需完成"三天两检";省内跨市流动人员持48小时核酸证明可自由通行。
-
应急处置机制:建立"15分钟响应圈",发现阳性病例后2小时内完成转运,4小时内确定密接人员,24小时完成高风险区划定。
-
法律责任明确:特别强调对故意隐瞒行程、伪造核酸检测证明等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公布24小时举报电话0971-12345。
专家解读:新政背后的科学依据
青海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马晓军教授指出,此次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特点和西宁实际疫情形势做出的科学决策。"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为2-4天,5天集中隔离已能有效控制风险,西宁市医疗资源储备充足,重症床位占比达20%,为政策优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特别强调"不是放松防控,而是精准防控",西宁市卫健委主任郭伟表示:"我们将通过加强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扩大疫苗接种覆盖面,筑牢免疫屏障。"数据显示,西宁市6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已达92.3%,位居全省前列。
市民应对指南与常见问题解答
如何查询所在区域风险等级? 市民可通过"健康西宁"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疫情地图"实时查询,或拨打各区县防疫热线咨询,风险等级每日上午10点更新。
居家健康监测与居家隔离有何区别?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可点对点外出进行核酸检测、就医等必要活动,但不得进入公共场所;居家隔离则严格足不出户,由社区上门服务。
哪些情况会被赋"黄码"? 主要包括:未按要求参加核酸检测、来自省外未完成"三天两检"、与阳性病例有时空交集等七类情形。"黄码"人员可通过完成核酸检测后自动转绿。
如何为老人儿童代领健康码? 在"信用青海"小程序中点击"代领健康码",按要求填写信息并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完成绑定,最多可代领5人。
遇到社区防控加码怎么办? 公告明确禁止层层加码行为,市民可拨打0971-12345投诉,查实后将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特别提示与未来展望
尽管政策有所优化,市疾控中心仍提醒市民保持防护意识: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尤其是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应减少聚集。
西宁市工信局表示,已储备不少于30天用量的医疗物资,包括口罩2000万只、防护服50万套,能够应对突发疫情需求,全市已建成15个方舱医院,提供床位15000张。
展望未来,公告指出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措施,特别提到"建立政策评估机制,每两周进行一次效果评价",市民可通过市政府官网"疫情防控专栏"获取最新信息,避免被不实传言误导。
在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每位市民的理解与配合都至关重要,只有科学认识政策变化,理性应对防疫要求,才能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稳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西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呼吁广大市民"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