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作为长三角经济重镇和人口流动大省,其疫情防控策略始终备受关注,面对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态势,浙江探索出一条既精准又具弹性的防控新路径,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精密智控体系再升级
浙江首创的“健康码”系统已成为疫情防控的基础设施,最新数据显示,浙江健康码日访问量超千万次,后端数据处理响应时间缩短至0.3秒,在此基础上,全省已完成“健康码”与医保卡、电子健康卡的“三码融合”,在保障隐私的前提下实现一码通办、一码通行。
浙江11个地市全部建成疫情防控智慧指挥平台,整合了公安、交通、医疗等18个部门的数据资源,这套系统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疑似病例的轨迹还原,2小时内完成密切接触者筛查,大大提升了流调效率。
核酸检测能力跨越式提升
截至2022年10月,浙江全省核酸检测日检测能力达到280万管,按照10混1的检测方式,可实现每日2800万人的检测需求,全省共设置核酸采样点2.8万个,构建起“15分钟核酸采样圈”。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创新推出“核酸采样小屋”模式,这些统一标识、统一配置的小屋具备正压新风系统、紫外线消毒和空调恒温功能,既改善了医护人员工作环境,也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目前全省已部署1.5万个这样的智能采样小屋。
重点场所防控精准化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场所,浙江采取差异化防控策略,全省2.6所学校和幼儿园全部实施常态化核酸抽检,教职员工每周2次、学生每天按20%比例进行检测,全省医疗机构实行“分类接诊”模式,设置缓冲病房和隔离手术室,保证正常医疗服务不中断。
冷链物流管控方面,浙江建立覆盖全省的“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三证一码”管理(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和追溯二维码),系统上线以来,已累计追溯冷链食品超过120万批次。
保通保畅政策显成效
在全国统一防控政策下,浙江创新推出“货车司机防疫关爱套餐”,在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专用休息区、专用厕所和专用就餐区,为跨省运输人员提供必要服务,同时建立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发放电子通行证15.2万张,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浙江开发了“企业疫情防控指数”评价体系,从员工健康管理、场所消毒、物资储备等维度对企业进行评分,高分段企业可享受优先复工、物流保障等政策倾斜。
疫苗接种构筑免疫屏障
浙江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58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达93.2%,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达88.7%,全省还设置了358个移动接种队,为偏远地区和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平战结合医疗资源储备
浙江在全省范围内规划建设了2150张ICU床位,储备了可转换为ICU的床位3100张,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的1.2倍,同时建立了医疗物资动态储备机制,按照6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储备防护物资、检测试剂和重要药品。
浙江的创新实践表明,疫情防控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需要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通过数字赋能、资源优化和社会协同,浙江正努力寻求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的“浙江经验”,浙江还将继续完善疫情防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