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图号 经验分享 长春战疫十二时辰,一座北方大城的精准防控与温度坚守

长春战疫十二时辰,一座北方大城的精准防控与温度坚守

初冬的长春,清晨六点,天还未亮,在宽城区某小区的核酸检测点,社区工作人员和“大白”们已经忙碌起来,居民们有序排队,脚下是一米线,手中是健康码,脸上是从容——这是2022年深秋长春疫情防控中最常见的画面,也是一座城市与病毒赛跑的缩影。

精准防控:“筛管并重”的科学策略

与一些城市“一封了之”的粗放模式不同,长春此轮疫情防控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精准化特征,通过“大数据+网格化”手段,实现了重点区域筛查与常态化检测结合,绿园区采用“分时分楼”检测法,避免人群聚集;南关区推出“核酸地图”,实时更新各点位排队情况,方便市民错峰检测,这种精细化操作背后,是市政府提出的“筛管并重、快准稳细”八字方针的具体实践。

长春战疫十二时辰,一座北方大城的精准防控与温度坚守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长春首创的“冷链防控闭环体系”,作为东北重要的冷链物流枢纽,长春建立从口岸到市场的全链条追溯系统,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批批检测、件件消毒”,成功阻断多次潜在传播风险,这一经验已被商务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科技赋能:数字抗疫的“长春方案”

在长春新区数字抗疫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核酸检测数据、物资配送情况、隔离点监控画面等信息,这里汇聚了公安、卫健、交通等23个部门的数据,通过AI算法实现疫情趋势预测和风险预警。

“我们开发了‘长行码’智能系统,不仅整合健康码、行程码功能,还新增了核酸倒计时提示和应急救助通道。”长春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局长张先生介绍,这套系统在保障隐私前提下,实现了精准流调,将传统流调所需的4小时缩短至40分钟,为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

长春战疫十二时辰,一座北方大城的精准防控与温度坚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春光机所研发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光谱快速检测法”,将检测时间从4小时压缩到30分钟,目前已在部分重点医院试运行,这种“科技抗疫”模式,展现了老工业基地的创新转型成果。

民生保障:特殊人群的暖心守护

疫情防控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治理考题,长春专门成立“特殊人群保障专班”,为独居老人、孕产妇、重症患者等建立台账,提供“一对一”服务,在市人民医院,设有“黄码孕产妇专属病区”,配备全套产科设备和24小时待命的医护团队,截至目前,已顺利迎接127名“抗疫宝宝”平安诞生。

在物资保障方面,长春构建“四级保供体系”:市级储备库—区级分拨中心—街道中转站—社区配送点,创新推出“蔬菜包标准化套餐”,包含10种以上蔬菜,按成本价25元配送上门,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社区网格长每日上门登记需求,真正实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长春战疫十二时辰,一座北方大城的精准防控与温度坚守

经济统筹:防控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作为GDP超7000亿元的区域中心城市,长春在疫情防控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汽集团等重点企业实行“点对点闭环管理”,员工厂区居住、专车接送,保障了产业链稳定运行,统计数据显示,长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市政府推出助企纾困“金十条”,包括减免房租、延期缴税、信贷支持等政策,创新开设“线上招商会”,通过VR技术展示开发区实景,近期成功签约重点项目42个,总投资额达216亿元,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经济建设的动态平衡。

文明底色:普通人的微光成炬

在这座城市里,每个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抗疫,出租车司机组成“爱心车队”,免费接送医护人员;大学生开发“线上家教平台”,为抗疫人员子女提供课业辅导;退休教师创作抗疫剪纸作品,在社区微信群传递正能量...这些微光汇聚成炬,照亮了北国春城的抗疫之路。

截至11月底,长春市已连续17天实现社会面清零,精准防控模式成效显著,这座曾经诞生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辆地铁的城市,如今正在用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书写着疫情防控的“长春答卷”,为北方大城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实践样本。

寒冬已至,春城依旧,在疫情防控这场大考中,长春用精准与温度证明:抗击疫情不仅需要科学防控的“硬核力量”,更需要人文关怀的“柔软智慧”,而这,或许正是中国式疫情防控最动人的底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tulive.cn/jyfx/08/4791.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xitulive.cn/zb_users/upload/editor/water/2025-08-23/68a9d3b940ae5.jpeg

沈阳市大东区东顺城街/沈阳东顺城街属于哪个社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