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图号 科普解惑 浙江杭州陈明/浙江杭州陈明杰律师

浙江杭州陈明/浙江杭州陈明杰律师

在杭州拱宸桥西岸的一片老街区里,如果你清晨六点路过,总会看见一个瘦削的身影蹲在巷口修理铺前,低头摆弄着什么,他不说话,只是偶尔抬头对你点点头,手上动作不停——磨剪刀、修拉链、补鞋底、调老钟……三十年来,陈明就这样守着不到五平方米的小铺,用一双巧手修补着这座城市的细碎残缺。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全名,街坊都叫他“陈师傅”,更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位听障者。


1982年,十七岁的陈明随着父母从浙南山区迁到杭州,因幼时高烧用药失误,他失去了大部分听力,语言能力也逐渐退化,父亲临终前把他托付给一位老鞋匠,说:“学个手艺,好歹能活下去。”

从学补鞋开始,陈明的人生与手艺绑在了一起。

起初极难,听不见师傅指导,只能靠眼睛看、用手模仿,锥子扎破手指、胶水灼伤皮肤是常事,但他天生有股静得下来的劲儿,反复拆解、重组,直到彻底掌握,不出三年,他已能修补皮鞋、布鞋、运动鞋甚至女士长靴,针脚细密如机器缝制。

九十年代末,老城区改造,许多邻居搬进楼房,旧物常直接丢弃,陈明却开辟了新业务:修老物件,从机械钟表、铁皮玩具到搪瓷缸、藤木椅,甚至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别人眼里的“废品”,在他手中重获新生。

“他修的不仅是东西,更像是把人的记忆也一块儿修好了。”住在隔壁栋的王阿姨感慨,她拿来修的一把旧木梳,是母亲留给她的嫁妆,断齿多年舍不得扔,陈明花两天时间雕出 matching 的新齿,打磨上漆,几乎看不出修复痕迹。

真正让陈明成为这一带“名人”的,是他自制的“沟通手册”。

那是一本厚厚的、塑封封面的活页本,里面分门别类贴满了物品图片:鞋子、雨伞、书包、电器……每一类下面写着常见问题和选项:“换底?加固?急用?(明天/三天)”,顾客只需指图选择,他点头或摆手,再在小本子上写下价格,全程无声却高效。

手册最后一页还工整写着一行字:“如有困难,可免费修理。”

2020年夏天,杭州连日暴雨,一位外卖小哥的电动车雨篷支架断裂,浑身湿透跑进他店里,陈明二话不说,找出铝合金条加固焊接,又额外加了防滑扣,小哥要付钱,他摆摆手,指指手册上那行字,递去一杯热茶。

浙江杭州陈明/浙江杭州陈明杰律师

类似故事,三十年来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残疾人、孤寡老人、环卫工、学生……都曾是他的“特殊顾客”,有人硬要留下成本费,他偶尔收下,更多时候是把钱折成小方块,悄悄塞回对方包侧或车篮。

陈明的小铺从不用手机支付,只收现金,木柜上摆着一个铁月饼盒,顾客自己找零、自己放钱,有人问他不怕少钱吗?他在本子上写:“大家不会骗我。”

确实,三十年里,铁盒中的钱几乎从未少过。

浙江杭州陈明/浙江杭州陈明杰律师

也有年轻人劝他开网店、拍短视频,“您这手艺肯定火!”他笑着摇头,在纸上写:“坐久了,街坊会找不到我。”

如今的老街区,高楼渐起,精品咖啡馆、网红书店陆续进驻,唯有陈明的修理铺仍固执地停在时光里,绿色遮阳棚洗得发白,门口小黑板用粉笔写着:“照常营业”。

2023年,社区为他申报“杭州好人”称号,表彰会上,主持人问他最想说什么,陈明沉默片刻,接过笔在纸上郑重写下:

浙江杭州陈明/浙江杭州陈明杰律师

“我有手,不用可怜,能修好东西,就很好。”

没有豪言壮语,却震耳欲聋。

在这个追求效率、热衷迭代的时代,陈明像一座孤岛,守护着另一种生活哲学:修补,而非替换;沉默,却更深情,他听不见世界的喧嚣,却用三十年时间,一针一线、一钉一铆地回应着它——

所谓完美人生,或许不是毫无残缺,而是如何与残缺温柔共处,并让破碎之处焕发新的光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tulive.cn/kepujiehuo/08/4102.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xitulive.cn/zb_users/upload/editor/water/2025-08-22/68a88f5b23c3e.jpeg

吉林省针对黑龙江疫情文件/吉林省关于疫情最新文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