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书记王宁深入昆明市疫情封控区,走访社区、医院和疫苗接种点,实地督导疫情防控工作,这一幕被当地居民拍下并上传网络,迅速引发全网热议,视频中,王宁与隔离群众面对面交流,询问生活物资保障情况,现场协调解决基层难题,没有层层汇报的官僚气,只有脚沾泥土的公仆心——这正是疫情大考中,中国地方主政官员的缩影。
云南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省份,面临境外输入和本土扩散的双重压力,2022年以来,瑞丽、河口等边境口岸多次发生疫情反复,防控形势复杂程度位居全国前列,省委书记的每一次调度部署,既关乎四千多万云南百姓的健康安全,也影响着全国防疫大局,在近期疫情研判会上,王宁提出“三个坚决”原则:坚决守住边境防线、坚决保障民生需求、坚决杜绝层层加码,这既体现了科学防疫的精度,更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温度。
边境防控是云南防疫的重中之重,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面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省委书记亲自部署“五道防线”建设:从物理拦阻设施到智慧预警系统,从联防所驻守到民兵巡逻,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立体防控体系,在瑞丽姐告口岸,记者看到边防人员穿着防护服在35℃高温下查验货物,身后电子屏实时更新着核酸检测数据。“书记要求我们既要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也要保障跨境贸易畅通。”一名边防民警说道。
保民生更是防疫工作的底线,去年瑞丽疫情期间,曾出现个别群众生活物资短缺的舆情,王宁在省委常委会上直言:“疫情防控不是冷冰冰的管控,要让百姓菜篮子满当当、心窝里暖洋洋。”此后云南建立全省保供联动机制,出现疫情的县市立即启动“蔬菜包”直送通道,对孤寡老人实行“一日一访”制度,在昆明官渡区封控小区,志愿者穿着“党员先锋队”红马甲,骑着电动车为居民配送药品,这一幕成为云南防疫的暖心注脚。
防疫与发展如何统筹,考验主政者的智慧,云南今年一季度GDP增长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精准防控下的经济韧性,省委书记调研旅游业时强调:“要用防疫精度换发展空间,决不能一关了之。”如今丽江古城实行分时预约入园,西双版纳推出“核酸采样+旅游服务”移动车,这些创新做法让游客安心游玩的同时,守住了疫情传播底线。
相比某些地区简单化、一刀切的防疫方式,云南的实践展现出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从德宏州运用无人机配送医疗物资,到“云疫码”系统实现边境村寨全覆盖,科技赋能让防疫既有力度更有效能,正如省委书记在《云南日报》撰文所言:“疫情防控是检验治理能力的大考场,答好这道题靠的是科学决策的硬功夫,更是为民服务的真情怀。”
当西安、上海等地因防疫问题引发争议时,云南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参照:既不是盲目躺平,也不是过度防控,而是在动态清零中寻找最大公约数,这份平衡的背后,是主政者深入一线的调研作风,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更是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
疫情终将过去,但治理现代化的课题常新,云南省委书记的防疫足迹启示我们:真正的防控艺术,永远建立在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基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