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这片拥有4060公里边境线的西南瑰宝,正进行着一场多线作战的疫情阻击战,从瑞丽到河口,从腾冲到勐海,每个边境口岸都是一道防线,每个村寨都是一个堡垒,在全国疫情整体趋稳的背景下,云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境外疫情输入压力,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戒状态。
德宏州:瑞丽市的常态化防控新阶段
德宏州瑞丽市作为云南边境疫情的前沿阵地,目前已进入常态化精准防控阶段,根据德宏州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通报,全州持续执行“口岸城市”防控政策,所有入境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值得注意的是,瑞丽市创新实施“段长负责制”,将4060公里边境线划分为若干段落,由当地干部群众担任段长,实现责任到人、精准防控。
畹町口岸作为中缅贸易的重要通道,现已恢复通关,但采取“人货分离、分段运输”的非接触式货物交接模式,每日进出口货物量已恢复至疫情前的八成左右,但跨境人员流动仍受到严格限制。
西双版纳:旅游复苏与防控并重
西双版纳州近期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得益于有效的疫苗接种和防控措施,州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州完成全程接种人口比例已达92.3%,加强免疫接种率超过80%,景洪市部分景区实行预约游览制度,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中老铁路开通后,西双版纳站成为疫情防控重点区域,所有乘客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车,出站口设置专用通道,对来自不同风险地区的旅客实行分级分类管控。
红河州:口岸经济在疫情下的转型
红河州河口口岸作为中国通往越南的重要枢纽,近期面临越南疫情高发的压力,当地创新实施“绿色通道”制度,对跨境货运车辆实行定点定时定线管理,驾驶员全程封闭不下车,货物装卸由专人负责。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实行“防疫泡泡”模式,员工在园区内实现生产生活闭环管理,确保疫情期间不停工不停产,个旧市的有色金属企业、开远市的现代农业企业都在这一模式下保持正常运转。
普洱市:边境村寨的群防群控体系
普洱市拥有“一市连三国”的独特地理特征,边境线长达486公里,这里创新建立了“班户联建、联防、联助、联惩”机制,将边境村寨按10户左右划分单元,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防控网络。
西盟佤族自治县开展“全民戴口罩”行动,免费向边境村民发放口罩,并用汉语、傣语、佤语等多种语言录制防控知识,通过村寨广播每日播放,澜沧县组建摩托车巡逻队,对边境便道、小路实行24小时巡逻值守。
保山市:智慧防控助力边境管理
保山市腾冲市依托“智慧边境”系统,在边境线上部署智能监控设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非法出入境行为的精准预警,市公安局研发的“数字边防”平台,整合公安检查站、边防巡逻队和边境村寨的多源数据,形成立体化防控体系。
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创新“十户联防”手机APP,村民可通过APP上报可疑情况、申请防疫物资、获取最新防控政策,实现了疫情防控的数字化、网络化。
大理州:旅游城市的精准防控策略
大理州作为云南旅游的核心目的地,近期迎来暑期旅游小高峰,州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对所有入州人员实行“落地检”政策,在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口设置免费核酸检测点,结果出来前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洱海周边客栈民宿实行“限量、预约、错峰”接待,游客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入住,崇圣寺三塔、苍山索道等景区实行分时段预约游览,将流量控制在最大承载量的75%以内。
疫苗接种与医疗资源储备
云南省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已完成疫苗接种超过1.2亿剂次,全程接种人数达3800万余人,加强免疫接种率稳步提升,全省指定200家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总床位数超过3万张,ICU床位占比达到10%以上。
省医疗保障局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在全省布局6个省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可实现24小时内物资配送至任何县市,云南与周边国家建立跨境疫情防控合作机制,分享防控经验,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在变局中守护“七彩云南”
云南各地的疫情最新情况表明,这片美丽的土地正在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疫情防控之路,边境线上的坚守、旅游复苏的谨慎、经济运行的保障,多重目标下的平衡考验着云南的智慧和韧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从边境村寨到中心城市,从普通市民到边防战士,每个云南人都在为守护这片“七彩云南”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随着防控经验的积累和科技手段的应用,云南正在构建起更加精准、高效的疫情防控体系,为最终战胜疫情积累着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