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重庆正经历着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单日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高位运行,中心城区社会面感染占比超过60%,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重庆市新冠疫情防控办公室作为指挥中枢,用科学决策与人文关怀交织的治理智慧,书写了一部现代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生动教材。
科学防控的"重庆算法"
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重庆市新冠疫情防控办公室创新构建"点线面"立体防控体系,在"点"上建立2000余个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形成15分钟便民采样圈;在"线"上运用"渝康码"智能追踪系统,实现4小时内完成流调核心信息;在"面"上推行"分区分类"管控策略,首创"无疫小区"创建机制,这套精准防控组合拳,使得重庆在疫情高峰期仍保持90%以上的企业正常运转,最大程度减少了防疫对经济社会的冲击。
生命至上的温度答卷
"孕妇绿色通道""考生闭环转运""宠物方舱"……这些温暖细节背后,是重庆市新冠疫情防控办公室始终坚守的人本理念,在中心城区实施全域协同防控期间,专门成立特殊人群保障组,为血透患者、化疗病人等开辟就医通道,累计解决群众紧急就医需求1.2万例,更令人动容的是,当某高校出现聚集性疫情时,防控办连夜协调30辆大巴转运隔离学生,随车配备心理辅导员,用行动诠释了"硬核防疫"下的柔软内核。
科技赋能的智慧防线
在重庆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中心,数字大屏实时跳动着疫情数据流,这里汇聚了来自38个部门的海量数据,通过"疫情预警模型"可提前72小时预判传播风险,无人机喊话系统、智能门磁、电子围栏等科技手段的运用,既提升了防控精度,又节省了人力成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在全国率先试点"健康码异常自助申诉系统",将平均处理时间从6小时压缩至30分钟,这项创新后来被多个省市借鉴。
众志成城的山城力量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声呐喊响彻重庆抗疫一线,重庆市新冠疫情防控办公室统筹调度15万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动员2.6万个基层党组织筑起红色防线,在物资保供攻坚战中,创新推出"蔬菜包"点对点配送模式,3天内完成200万份生活物资配送,市民自发组建的"摩托骑士"志愿队,穿梭于山城陡峭的坡坎之间,成为流动的"生命补给线"。
这座经历过抗战烽火、抗震救灾等多次考验的城市,再次以特有的坚韧与豁达应对疫情大考,重庆市新冠疫情防控办公室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快速响应不犹豫、科学决策不僵化、保障民生不打折"经验,为超大城市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样本,当解放碑的钟声再次清脆响起,我们读懂的不仅是抗疫战术,更是一座城市在危机中育新机的治理哲学,正如某位社区干部在防疫日记中写道:"重庆人的耿直,是面对困难时的担当;重庆人的乐观,是穿越风雨时的智慧。"这或许就是山城送给全国抗疫最珍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