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4日,郑州按下了暂停键,这一天,这座拥有1260万人口的中原省会城市宣布实行“全域静态管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封城”,对于郑州人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不仅因为它是青年节的特殊日期,更因为它开启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城市记忆。
突然的暂停
5月3日晚,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73号通告,宣布自5月4日0时起,在主城区范围内实行“足不出区、严禁聚集”措施,超市、农贸市场、药店、医疗机构正常营业,但其他非生活必需场所一律暂停营业,这座城市在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迎来了一个意外的延长“假期”。
封城决定来得突然却又在预料之中,五一假期期间,郑州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病毒隐匿传播链逐渐清晰,5月3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1例、无症状感染者17例,疫情防控形势骤然紧张,郑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在通告中表示,这是“为彻底排查潜在人群感染者,坚决有效阻断疫情传播”的必要措施。
城市静止的七天
封城后的郑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平日里拥堵的中州大道变得空旷,二七广场不见往日的熙攘人群,只有防疫车辆偶尔驶过,各小区门口迅速搭建起临时检测点,居民们有序排队进行每日核酸检测。
在这七天里,每个家庭每两天可派一人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各大超市及时补货,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线上购物平台订单量激增,配送小哥成为城市中最忙碌的人群之一,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组织起来,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确保封控期间没有人被遗忘。
郑州人民以惊人的适应力和配合度响应封控措施,社交媒体上,人们分享着居家生活、阳台健身、厨房创新的点点滴滴,用幽默和乐观化解焦虑与不安。
精准防控的郑州模式
与2020年初的全面封城不同,这次郑州采取的是“精准防控”策略,封控区域精确到小区甚至楼栋,而非简单的一刀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流调溯源,疫情防控人员能够快速锁定风险点位和人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
这种精准防控的理念体现在各个环节,保供企业实行白名单制度,确保生活物资供应链畅通无阻;重点企业实行闭环管理,维持基本生产经营活动;就医通道始终保持畅通,设立黄码医院保障封控区居民医疗需求。
解封与反思
5月10日24时,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郑州宣布解除主城区静态管理,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七天的封控期间,全市完成多轮全员核酸检测,成功切断了病毒传播链,实现了社会面清零目标。
这次封城给郑州带来了深刻启示,它展示了中国城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能力,也暴露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薄弱环节,事后,郑州市改进了15分钟核酸采样圈建设,完善了物资保供体系,强化了基层社区治理能力。
2022年5月4日的郑州封城,已成为这座城市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它记录了下普通人的坚韧与配合,见证了城市管理者的决断与智慧,也提醒着我们:在疫情面前,没有孤岛,只有同舟共济,这段特殊经历,终将转化为城市前进的动力,让郑州在未来的挑战中更加从容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