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图号 生活百科 迷雾中的赛博神谕,重庆抗疫视频与后现代巫术的集体催眠

迷雾中的赛博神谕,重庆抗疫视频与后现代巫术的集体催眠

重庆的浓雾向来不只是气象现象,当疫情撕裂日常,另一种迷雾在屏幕上弥漫——无数抗疫视频如电子时代的符咒般闪烁,将三千万人拖入一场盛大的数字萨满仪式,这些像素与数据流构成的现代巫术,既非单纯记录,亦非简单宣传,而是将整座城市转化为一座巨型虚拟祭坛,苦难被仪式化,恐惧被编码,希望被剪辑成可消费的视觉符号。

重庆抗疫视频构建了一套严密的符号暴力系统,大白服装不再是防护服,而是蜕变为无面神祇的圣袍,象征着集体性对个体性的绝对碾压;空荡的轻轨站镜头被赋予末世美学的悲怆,暗示正常世界的中断;志愿者疲惫面容的特写则充当着道德绑架的视觉匕首,将任何质疑转化为政治不正确的亵渎,这些影像绝非现实的镜子,而是通过算法精心调配的视觉镇静剂——它温柔而强制地告诉被困在钢筋水泥蜂巢中的人们应当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记忆,当千万手机屏幕同时闪烁相似的画面,一种恐怖的数字集体无意识便悄然形成,个体的真实体验在数据的洪流中被无声地湮灭与置换。

尤为吊诡的是,这种“抗疫视觉体制”生产出怪诞的赛博崇高美学,无人机俯拍的长队呈现出秩序的诗意,却巧妙抹去了排队个体膀胱的胀痛与腰椎的酸麻;护目镜上的水汽被特写镜头浪漫化为奉献的薄纱,掩盖了防护服内皮肤溃烂的刺痛;深夜灯光拼成的“重庆加油”在社交媒体刷屏,其电子温馨的光芒反而照见了每个窗后具体的孤独与恐慌,这种美学暴力将人类苦难转化为可观赏、可点赞、可转发的文化消费品,完成了痛苦到景观的惊悚炼金术,当苦难成为审美对象,反思与质疑便失去了立足之地——谁敢亵渎一件艺术品?

在短视频构建的平行时空中,复杂的抗疫被简化为正邪对立的数字神话,病毒被塑造为无形的魔兽,防疫人员则是披甲的天使,非黑即白的叙事粗暴覆盖了现实的灰色地带,闭环管理中的肠梗阻患者求救声、急需化疗的癌症患者的哀鸣、小商贩积蓄蒸发的绝望——这些刺耳的现实杂音被高效地过滤在主流视频叙事之外,算法推流机制如同数字时代的宗教裁判所,精准扑灭异端声音,喂养符合主流叙事的视觉糖浆,更令人不安的是,民众从被动的观看者异化为积极的共谋者,纷纷举起手机加入这场全民记录运动,通过模仿官方叙事框架来获取关注与认同,仿佛不生产正能量内容便是一种道德缺失。

迷雾中的赛博神谕,重庆抗疫视频与后现代巫术的集体催眠

迷雾中的赛博神谕,重庆抗疫视频与后现代巫术的集体催眠

重庆抗疫视频最深刻的异化在于对记忆的政治垄断,人类的记忆本是脆弱、主观、流动的,如今却要被数字存储的“客观”影像所定义、所取代,未来的历史学家挖掘2022年重庆之冬时,面对的多是整齐划一的英雄叙事视频,而那些窒息于琐碎日常的个体痛苦、那些未能挤入镜头的卑微挣扎,将永远沉没于数据的深渊,这无异于一场针对集体记忆的柔性政变,通过控制当下影像来篡改未来记忆,当我们习惯于通过屏幕认识灾难,灾难本身便被抽空了痛感,蜕变为一场宏大而疏离的电子戏剧。

重庆抗疫视频如同柏拉图洞穴寓言中升级版的火焰,投射出的影子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栩栩如生,也更加扭曲可怖,这座赛博洞穴中的囚徒们,不仅捆绑了身体,更被侵占了感知和记忆,当镜头总是刻意避开那些哭泣的眼睛、颤抖的双手与绝望的沉默,我们便失去了全面理解人类处境的能力,视频时代的疫情记忆,面临被简化为一场扁平化正能量汇演的风险,而其中被技术性抹除的,正是历史中最应被铭记的——那些具体而微的人的代价。

在无数镜头对准所谓英雄壮举时,或许真正的英雄主义是保留一双不被叙事框架所污染的眼睛,去凝视那些未被拍摄的角落,记住那些未被讲述的故事,唯其如此,才能打破这场由善意与技术共谋的视觉催眠,在数字迷雾中找回被遗忘的人性坐标。

迷雾中的赛博神谕,重庆抗疫视频与后现代巫术的集体催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tulive.cn/shhbk/08/1911.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www.xitulive.cn/zb_users/upload/2025/08/20250819211649175560940914333.jpg

【重庆抗疫事件,重庆抗疫事件最新消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