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是一场治理能力的大考,更是一场初心使命的淬炼,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浙江省委以“红色引擎”驱动全域精密智控,既构建起科学防控的“战略纵深”,又守护着万家灯火的“民生温度”,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了兼具硬度与柔性的“浙江范式”。
战略布局:以“机制创新”筑牢防控体系
浙江省委深刻把握疫情防控的复杂性、长期性,率先建立“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全省划分10万余个网格单元,依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这一机制不仅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通过数字化手段动态监测风险,形成“发现-研判-处置-反馈”闭环管理。
在奥密克戎变异株突袭期间,浙江省委创新推出“快检测、快流调、快编组、快转运、快隔离”五快机制,将传统防控的“以天为单位”压缩至“以小时计”,2022年上半年的北仑疫情中,6小时内完成封控区万人核酸筛查,24小时锁定传播链,72小时实现社会面清零,背后正是省委统筹下的多部门协同作战。
数字赋能:用“智慧大脑”精准施策
浙江作为数字经济高地,省委将技术优势转化为防控胜势。“浙里防疫”平台整合健康码、核酸监测、疫苗接种等15类数据,通过算法模型实时生成区域风险图谱,这一系统不仅服务于政府决策,还向公众开放“疫情指数查询”,让群众对风险态势“一目了然”。
更值得称道的是,浙江省委拒绝“一刀切”管控,而是通过数据动态分析划定“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2022年春季,杭州某商圈被划为防范区后,商户通过“无接触配送”持续运营,日均订单量反而逆势增长30%,这背后是省委“精准防控”与“保障民生”的双轨并行策略。
民生温度:以“人民至上”诠释初心
疫情防控中,浙江省委始终将“人”作为政策的中心,针对隔离群众,推出“心理疏导专班”“线上文化课堂”;针对企业,实施“减负纾困27条”“稳岗留工10项举措”;针对特殊群体,建立“独居老人每日联络制”“孕产妇绿色通道”。
在宁波镇海疫情中,一名确诊孕妇的救治案例引发全网点赞:省委专项工作组协调4家医院联合会诊,启用负压手术室实施剖宫产,最终母婴平安,这类“生命至上”的案例背后,是省委层层部署的应急医疗保障体系,更是“防控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的执政理念的体现。
平战结合:用“系统思维”统筹发展
浙江省委较早提出“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目标,建立“防疫物资生产调度平台”,确保口罩、检测试剂等产能充足;推动“产业链保供白名单制度”,保障重点企业不停产、重大项目不停工。
2022年第一季度,浙江GDP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额首破万亿元,这组数据背后,是省委以“系统思维”平衡防疫情与保生产的成果:通过“闭环生产管理”“跨境物流专线”等措施,让企业“不停摆”、经济“不失速”。
浙江方案的启示
浙江省委的疫情防控实践,核心在于三个统一: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数字赋能不减温)、战略纵深与战术灵活的统一(全局统筹不僵化)、防控硬度与发展韧性的统一(严守底线不惜代价),这既源于“八八战略”奠定的治理基础,也离不开省委“以百姓之心为心”的价值坚守。
正如一位浙江基层干部所言:“疫情防控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浙江省委用行动证明,真正的“精密智控”,不仅是技术的精密,更是人心的精密;不仅是防控的智慧,更是发展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