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当人们期盼疫情终结之时,浙江与广东两省再次拉响警报,浙江三地(宁波、绍兴、杭州)与广州相继出现本土确诊病例,两地在应对策略上呈现出既相似又各具特色的防疫图谱,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浙江疫情呈现高度聚集性特征,绍兴上虞区某超市成为核心传播点,继而引发家族聚集、社区扩散,广州疫情则源于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德尔塔变异株再次显示其强大传播力,两地病毒来源不同,却同样面临年关人口流动的巨大压力,这对疫情防控构成了双重挑战。
浙江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12月7日,宁波镇海区实施封闭管理;12月9日,绍兴上虞区全面加强管控;杭州则精准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三地市在省委统一领导下既协同作战又各自为战,形成“一盘棋”联动机制,浙江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数字化治理能力全面应用于疫情管控,“浙政钉”办公系统实现指令秒达,“浙里办”成为民众获取疫情信息的主渠道,大数据分析精准支撑决策研判。
广州应对疫情则展现出另一种风格,作为人口超过1800万的超大城市,广州采取“精准围剿”策略,不搞一刀切的全员封闭,而是精确划定封控区域,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广州的底气来自于2021年五月应对德尔塔病毒的经验积累,以及完善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市设立核酸采样点数千个,实现重点区域“应检尽检”,其他区域“愿检尽检”,这种分层分类的检测策略既保证了效率,又避免了资源浪费。
两地在保障民生方面展现出惊人相似性,浙江建立“四保一”工作机制,保障封控区居民生活物资供应,设立紧急就医绿色通道,广州推出“穗康”生活物资保障平台,组织快递小哥成立配送队伍,确保隔离区域物资不断供,这种以人为本的防疫理念,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
疫情下的区域协作同样值得关注,浙江与上海、江苏、江西等周边省市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同做好流动人员管控,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与深圳、珠海等城市保持紧密沟通,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网,这种区域协同防控模式,为中国城市群公共卫生应急协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纵观浙江广州两地的抗疫实践,可以看到中国疫情防控正在从应急性应对向精准化、科学化、人性化治理转变,两地在保持高强度防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这种平衡艺术体现了现代城市治理的高超水准。
疫情尚未结束,挑战仍在继续,浙江与广州的抗疫经验表明,只有将科技赋能、社区基础、民众参与有机结合,才能构建起真正 resilient 的城市防疫系统,这场疫情终将过去,但它所催生的城市治理创新,将成为中国城市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宝贵财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座城市都在书写着自己的答卷,而浙江与广州的实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启示:科学精准、以人为本、区域协同,这或许是未来城市应对危机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