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云南省与山东省济南市作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其防控策略与最新进展备受关注,云南地处西南边陲,面临严峻的境外输入压力;济南作为东部省会城市,则体现了大型城市在精准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两地的防疫实践,共同构成了中国疫情防控多元实践的生动样本。
云南疫情防控:严守西南门户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漫长且地形复杂,非法出入境防控难度大,在Delta和Omicron变异株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云南瑞丽、陇川等地多次出现本土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存在,为此,云南采取了多项针对性措施:
强化边境管控,云南在边境地区建设了长达500公里的物理阻拦设施,并部署雷达、无人机、监控探头等技防设备,实行“点长段长制”和24小时巡逻值守,最大限度堵截非法越境行为,对边境地区居民实行网格化管理,发动群众参与联防联控。
提升核酸检测与应急响应能力,云南在边境县市建设了多处PCR实验室和移动检测车群,确保疫情发生后能快速完成大规模筛查,瑞丽疫情中曾实现一日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云南还建立“口岸区域封闭、边境一线管控、二线网格化排查、内地精准防控”的多层次防御体系。
第三,持续推进疫苗接种,截至2022年7月,云南全省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3800万,覆盖率超过88%,重点人群加强针接种率超过90%,尤其重视边境地区疫苗接种,力争构建免疫屏障。
云南疫情总体平稳,但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7月以来,云南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但仍有零星境外输入病例,当地政府强调,将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统筹疫情防控和边贸发展,探索缓冲区、闭环管理等模式,减少疫情对经济民生的影响。
济南最新防控:精准与高效并存
远在华东的济南市则展示了大型城市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和精准施策实现疫情防控,作为山东省会,济南人口超过900万,且交通枢纽地位突出,流动人口多,防控挑战不小。
济南近期防控政策的核心是“精准化”和“数字化”,济南利用健康码、行程卡、场所码等工具,实现人员流动的精准追溯,进入公共场所需扫码登记,确保一旦出现疫情可快速锁定密接者,济南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核酸检测网络,设立常态化采样点,提供“15分钟核酸服务圈”,方便市民就近检测。
济南注重应急响应速度,一旦发现阳性病例,立即启动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区域封控等措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传播,2022年4月济南出现本土疫情时,在5天内完成三轮全员核酸检测,迅速切断传播链。
济南根据国家政策调整防控措施,自6月起,济南进一步优化了跨省流动人员管理,对低风险地区人员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同时加强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如快递、出租车司机等)的定期检测,济南还大力推进疫苗接种,尤其是老年人接种率显著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济南在防控中注重减少对社会运行的影响,通过分区分级管控、保障物流畅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措施,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
双城对比:差异化策略下的共同目标
云南和济南的防控策略虽因地域特点而异,但都体现了“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总体原则,云南侧重“外防输入”,通过物理和人力手段构建边境防线;济南则侧重“内防反弹”,依托科技和快速响应实现精准管控,两地的共同点在于:均强调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均注重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的基础作用;均努力寻求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变异带来不确定性,云南和济南的实践表明,中国疫情防控坚持因地制宜、灵活调整的策略,两地仍需密切关注疫情变化,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守护人民健康,同时为经济社会恢复活力创造更多空间。
无论是西南边陲还是东部省会,疫情防控都是一场持久战,云南和济南的经验证明,只有将科学防控、全民参与和多目标平衡结合起来,才能在这场战“疫”中取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