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根据国家“二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和本地疫情形势,发布了一系列最新防疫规定,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精准防控的策略升级,更凸显了杭州作为数字化先行城市的人文关怀与治理智慧,新规的核心在于平衡防疫与民生,既不放任风险,也不过度加码,而是以科学、灵活的方式守护市民健康与经济活力。
精准划分风险区域,动态调整管控措施
根据最新规定,杭州不再按行政区域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而是聚焦感染者活动轨迹和传播风险,精准划定高风险区与低风险区,高风险区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严禁随意扩大范围,并实施“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低风险区则强调个人防护和避免聚集,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生活的影响,所有风险区域实行动态调整,连续5天无新增感染者即可解封,避免长期封控带来的社会成本。
优化核酸检测策略,推行“愿检尽检”
杭州明确不再开展常态化全员核酸检测,转而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进入养老院、医疗机构、学校等特殊场所仍需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但市民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不再查验核酸证明,仅需扫描场所码并出示健康码绿码,全市保留充足的便民核酸采样点,满足“愿检尽检”需求,并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作为补充检测手段。
强化重点机构防护,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针对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群体,杭州要求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实行闭环管理,建立绿色就医通道,医疗机构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拒诊急危重症患者,所有医院需设置缓冲病房,确保风险人群得到及时救治,杭州依托城市大脑医疗健康系统,推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首诊分流任务,降低三甲医院挤兑风险。
推进疫苗接种,构建免疫屏障
新规再次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尤其鼓励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针,杭州通过设立流动接种车、入户接种等方式提升老年群体接种率,并针对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服务,数据显示,目前杭州60岁以上人群加强针接种率已超92%,为应对潜在疫情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赋能防疫,精准追溯风险
作为数字之都,杭州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优化防控,健康码系统新增“弹窗提醒”功能,对可能涉及风险的人员进行预警,并要求其主动报备;场所码全面覆盖商场、餐馆等公共场所,实现轨迹快速追溯。“浙里办”APP整合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就医预约等功能,减少线下聚集带来的风险。
保障民生经济,减轻社会负担
杭州明确要求不得随意关停商超、菜市场、餐饮等民生场所,确需封控的需同步部署保供措施,政府通过数字化平台监测生活物资价格,打击囤积居奇行为,并为小微企业提供防疫补贴和信贷支持,针对隔离人员,社区需建立专人负责制,保障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杜绝“一刀切”式管理。
防疫有力度,更要有温度
杭州的最新防疫规定,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细化落实,也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它摒弃了简单化的管控思维,转而以科学精准、灵活高效的方式应对疫情,在守护健康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社会正常运行,这种“精准防控+人文关怀”的模式,不仅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也再次证明了杭州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担当与智慧,随着疫情形势变化,杭州或将进一步优化政策,但核心目标始终不变:让防疫既有力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