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图号 百科知识 重庆卫视抗疫英雄报告会,一场被遗忘的英雄叙事背后的集体记忆重构

重庆卫视抗疫英雄报告会,一场被遗忘的英雄叙事背后的集体记忆重构

2020年那个特殊的春天已经过去三年有余,当重庆卫视再次举办抗疫英雄报告会时,我们突然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那些曾经让我们热泪盈眶的面孔,那些曾经激励整个城市的故事,正在从公共记忆中迅速褪色,这场看似常规的报告会,实则是一场与遗忘抗争的集体仪式,它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命题——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保存那些不该被遗忘的记忆?

重庆卫视的报告会现场,聚光灯下的英雄们讲述着三年前的故事,有连续72小时不眠不休的护士长,有主动请缨进入隔离区的社区工作者,有免费为医护人员送餐三个月的餐馆老板,他们的声音有些颤抖,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发现台下年轻观众眼中的陌生感——这些00后大学生对2020年的记忆已经模糊,一位参与报告会筹备的工作人员私下透露:"我们原本准备了激昂的音乐和炫目的特效,最后都取消了,因为英雄们要求'就让我们平静地讲完真实发生的事情'。"

重庆卫视抗疫英雄报告会,一场被遗忘的英雄叙事背后的集体记忆重构

这种"平静的真实"恰恰构成了对当下娱乐化叙事最有力的反驳,在短视频平台上,抗疫记忆已经被简化为几个煽情瞬间和口号式标签,算法推送的"感人合集"实际上消解了历史的复杂性,重庆大学传播学教授李岩的研究显示,在Z世代中,能准确说出2020年武汉封城日期的不足30%,但对同期某明星离婚新闻的知晓率却高达89%,这种记忆的断层令人警醒,也解释了为什么重庆卫视要逆流而上,坚持用最朴素的方式呈现这场报告会。

重庆卫视抗疫英雄报告会,一场被遗忘的英雄叙事背后的集体记忆重构

报告会中最打动人心的,恰恰是那些未被媒体报道过的"微小叙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医生讲述了他如何为独居老人代购药品,每次隔着门询问身体状况;外卖小哥张军展示了手机里保存的几百条"放门口就行"的备注;教师林芳回忆在方舱医院病床上批改学生作业的场景,这些细节构成了抗疫记忆的"马赛克",每一片都折射出特殊时期的人性光辉,正如社会学家周雪光所言:"重大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不能只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那些看似琐碎的个体经验才是抵抗记忆淡化的最佳载体。"

重庆卫视此举的深意,在于尝试构建一个立体的记忆保存系统,除了电视直播,他们还推出了"抗疫记忆地图"线上项目,观众可以在数字地图上标注自己经历的故事点位;与学校合作开发了"我们的2020"口述史课程;在洪崖洞设置了声音档案馆,收录了1200多位普通市民的疫情日记,这种多媒介、互动式的记忆保存方式,或许能为后疫情时代的集体记忆建构提供新范式。

这场报告会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英雄叙事不应该只是过去的荣光展示,而应成为面向未来的精神资源,当重庆本地的医学生小陈在报告会后主动联系到一位援鄂医生,表示"您的事迹让我确定了从医的志向"时,我们看到了记忆传承的真正价值,抗疫精神中最珍贵的不是悲情与牺牲,而是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的专业主义、社区互助和公民责任感——这些品质在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

历史总是擅长施洗,冲刷掉太多值得珍藏的细节,重庆卫视的抗疫英雄报告会像一座记忆的防波堤,提醒我们:有些故事必须被反复讲述,有些精神需要代代相传,在这个习惯性遗忘的时代,主动记忆本身就是一种抵抗,而对真实的坚守,或许是我们能给未来最好的礼物。

重庆卫视抗疫英雄报告会,一场被遗忘的英雄叙事背后的集体记忆重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tulive.cn/zshizhishi/08/833.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xitulive.cn/zb_users/upload/editor/water/2025-08-18/68a26c1874e59.jpeg

天津市区疫情管理情况(天津市疫情分布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