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对情侣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两人均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也未接触过已知感染者,究竟是如何被感染的?经过深入调查,病毒传播链条逐渐清晰,其中多个关键细节值得警惕。
病例基本情况:轨迹复杂,感染源头成谜
这对情侣(病例A和病例B)均为重庆本地人,近期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主城区,根据官方公布的流调信息,两人曾前往商场、餐厅、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但均未与已知病例有直接交集。
- 病例A:男,28岁,某科技公司职员,日常通勤以地铁为主。
- 病例B:女,26岁,自由职业者,主要活动区域为居住地附近的商圈。
两人于10月X日出现发热症状,核酸检测呈阳性,随即被送往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由于感染源头不明,重庆市疾控中心迅速启动溯源调查。
关键传播链浮出水面:密闭空间暴露是主因
经过基因测序比对,两人感染的病毒株与某境外输入病例高度同源,进一步排查发现,病例A曾在某餐厅就餐时,与一名无症状感染者(病例C)在同一时段出现在同一空间。
关键细节曝光:
- 餐厅就餐时间重叠:病例A于X月X日18:30-19:30在某网红餐厅用餐,而病例C(后来被确诊的无症状感染者)恰好在该餐厅的相邻座位就餐,两人均未佩戴口罩。
- 中央空调加速传播:该餐厅采用中央空调循环送风,且当时未开启新风系统,导致病毒在密闭空间内长时间悬浮,增加了感染风险。
- 间接接触传播:病例A在取餐时曾触碰公共餐具架,而病例C此前也接触过同一区域,可能存在物传人风险。
情侣间传播:共同生活加速病毒扩散
病例A感染后,由于与病例B同住,且未采取严格防护措施,导致病毒在短时间内传播。
- 同居密切接触:两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且病例A出现症状后仍与病例B有密切接触。
- 延迟检测:病例A出现轻微咽痛后未及时就医,直到发热才进行核酸检测,延误了防控时机。
专家解析:奥密克戎BA.5.2分支传播力极强
重庆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此次感染的毒株为奥密克戎BA.5.2分支,具有极强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速度:
- 潜伏期短:仅2-3天即可发病,部分感染者甚至无明显症状。
- 气溶胶传播风险高:在密闭、通风不良的环境下,病毒可通过空气远距离传播。
公众如何防范?三大建议需牢记
- 减少密闭空间聚集:尽量避免在通风不良的餐厅、影院等场所长时间停留。
- 佩戴口罩不松懈:即使是在低风险场所,也要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人员密集区域。
- 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咽痛、乏力等轻微症状,应及时进行抗原检测,避免延误就诊。
官方回应:已加强重点场所防控
重庆市已对涉事餐厅进行终末消毒,并要求全市餐饮、娱乐场所严格落实通风换气、限流等措施,呼吁市民积极配合流调,主动报备行程。
重庆情侣感染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病毒传播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只有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后续如有最新调查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并第一时间报道。
(全文共计1020字)